露天凿岩钻车系列

北京日报社总编辑、副社长​伍义林等:纸指联动推动主题教育效果提升

时间: 2024-08-05 14:31:00 |   作者: 露天凿岩钻车系列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通过报纸端、新媒体端及“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等各端口,利用优秀品牌栏目,高质量做好主题教育宣传报道。不断守正创新,探索具有党报特色的纸指联动,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今年4月以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立足党报核心功能与优势栏目,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深入做好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工作。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报纸端开设专栏,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刊发自采稿件、转发央媒稿件,同时在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识政微信公众号、京报网、各平台号、“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刊发相关稿件,形成了报道声势,同时创新报道形式,扎实搞好调查研究,探索具有党报特色的纸指联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主题教育宣传报道中,北京日报优化党报核心功能,发挥理论评论作用,精心做好主题教育的舆论引导和理论阐释工作,推出一批有思想高度、传播热度的作品。强化“京平”“长安观察”等评论品牌建设,保证输出频率和主题丰富性。

  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序幕甫一拉开,北京日报头版随即刊发“京平”文章——《以首善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积极贯彻落实。此外,“七日谈”版面先后刊发了《学深悟透打牢思想基础提高干事本领》《调查研究莫把基层当“秀场”》《调研切忌用经验代替体验》等多篇文章,问题导向十分鲜明,指出主题教育要力戒、官僚主义,有什么样的问题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受到教育、学有所成。同时针对各地密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冒出的不良倾向,提出莫把基层当“秀场”,切忌用经验代替体验,呼吁反对,多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身入心更至,各项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气、解民忧、得民心。

  北京日报发挥《理论周刊》品牌优势,约请权威专家撰写阐释文章。多年来,北京日报的理论宣传都把宣传阐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邀请权威部门领导和一流专家撰写文章,力争做到“快”“新”“密”“深”,努力让党的科学理论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场,用二十一世纪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凝聚全社会思想共识。今年《理论周刊》约请叶小文、齐卫平、何虎生等,刊发了《中国式现代化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以强化理论学习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等重头文章;约请李君如、魏礼群、陈晋、林建华、辛鸣、许耀桐、唐任伍等知名专家学者,编发系列重头理论文章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约请刘毅强、苏峰、王雪竹等专家学者,编发《人人以调查研究为荣》《跟着老一辈革命家学调研“真经”》《回归问题导向的真调研》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刊发,有利于读者加深对主题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等的理解,有利于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

  另外,报社各端口及时选取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文章,第一时间为党员干部从理论高度解读主题教育的深刻内涵提供帮助;深入报道市委、市政府关于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交流北京各区、各委办局、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主题教育的经验做法。“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开设宣传专区,宣传好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总要求、根本任务;持续推出全市上下开展主题教育的系列稿件,集中展示各系统各单位主题教育的进展情况和成效,截至6月初,相关稿件阅读总量已达2400万。

  自4月19日起,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新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开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专栏,高频率报道,并与受众互动,达到了集中宣传的聚力效果。

  习指出,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在采访中,将触角深入基层,深入市民生活,挖掘那些真正为民做事、取得实效、收获民心的好做法、好典型,讲好主题教育过程中的故事。

  《“贫水村”寻井记》讲出了镇村干部和水利部门为老百姓寻水的感人故事。杨家台村地处“贫水区”,是典型的“贫水村”。村里用水就靠一口40年前打的老井。去年夏天,这口老井彻底不出水了,270多名村民只能靠镇里的水车运水吃。驻村向北京市接诉即办平台发来了“求助件”,市水务局临时工作小组自此开启了杨家台村找水之路。举村搬迁、用上游水库供水……一个个方案相继被否定,最后就剩一个处理方法——就地寻找新水源!“片麻岩”地层下找水,别提多难了。钻机轰鸣不停,进尺的数值持续不断的增加,210米、220米、230米……最终掘地300米,完成打井,杨家台村终于有了新水源!

  “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中,我们坚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市水务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北京将利用3年时间,至少完成300个山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其中有50个村已经启动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同样,《供热投诉重点小区启动“一区一策”专项治理》也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供暖季爆管140余次、投诉700多起,荣丰2008小区供热问题困扰居民多年。“冬病夏治”,暑热的6月,市城市管理委与属地政府、供热单位三方共同在小区成立了联合党支部,直击供热痼疾顽症,“一楼一策”“一户一策”,拿出供热管线改造方案。

  《半个月就将果蔬车开到居民家门口》《走访拓岗 市残联架桥搭台帮扶残疾人就业》《北京专家送服务到河北》《一栋危旧老楼的“重生”经验》《央地协同让老楼焕然一新》《三天解决平房院水压低问题》等众多稿件,都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各单位在主题教育过程中的新举措、新成果,给百姓带来的幸福感。

  不喊口号、不浮于表面,正是这一篇篇身边故事,让主题教育的意义真正深入民心,为主题教育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主题教育要求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要破除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深入开展调研,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形成的思考通过报道的形式呈现。截至2021年底,北京60岁及以上非流动人口为441.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0.18%,标志着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月5日,北京晚报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启动“京城养老大调研”,邀请读者回答“老有所养”大课题。同时,记者深入事关养老的所有的领域,具体了解养老政策的落实,当地考验查证养老助老设施;走进养老社区,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诉求。通过扎实采访,呈现北京市养老的全貌,挖掘具有启迪价值的新做法新经验;记录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的意见建议,实事求是地反映养老事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依托大调研,北京晚报每周一、周五固定推出两至三个版的报道。《老年餐不能只是软烂淡》《能上门理发和修脚最好》《老人买双合脚的鞋不易》《家里适老改造重在卫生间》《瞧病不一定非去大医院》《“悬空老人”就盼着下楼》《着力解决老人乘车“三怵”》《失能老人需要这样照护》《百岁寿星照料秘诀》《老人特想学会玩手机》《老知识分子想跟上新时代》《退休后为什么还想工作》《跨界养老不该赔本赚吆喝》……40多个线多个版面,反映了老年群体在衣食住行每个方面的生活需求及精神层面的追求,讲述了百姓身边的真实事例,大调研不断走深走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活动很快就在京城掀起一场“何以养天年”的大讨论。短短一个多月,微博线万,快手、抖音也保持了该话题的热度。

  养老大调研报道不仅引发了社会关注,也征集到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取得初步成效。这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市民的一次成功尝试,体现了媒体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京城养老大调研”已进行了两个多月,在全社会形成更为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在点滴改进中增强首都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北京晚报、市老龄办还共同主办了“京城养老大调研”主题研讨会,邀请政府、行业协会和养老服务企业代表参加,以更精准地把握养老痛点,通过深入康养、金融、交通、科技、家居等为老年人服务行业的细致划分领域,全方位完善“京城养老大调研”的核心内容,形成可行性建议和方案,为推动养老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助力。

  北京日报在大调研活动中察觉缺陷,并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如充分的利用经营了近20年的“城市观察”栏目,紧盯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以多专题小组合、现场目击等模式,及时传递一线记者对北京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方面的观察和思索,推动城市管理向主动服务、源头治理、精细管理转变。推出的《公交专用道为何在双休日空荡荡》《编制规则混乱多种样式并存 标识位置隐蔽让人犯晕!“任性”楼牌号真不少》《车在步道停 人在车道走 人行道咋成了自行车停车场》《过街天桥上“狂飙”该刹住了》等重磅报道,影响广泛。

  2月6日,北京日报刊发《公交专用道为何在双休日空荡荡》,“不少空荡荡的公交专用道,与拥挤的社会车道形成强烈反差”的现象,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报道被各大平台转载,形成了细化公交专用道政策的大讨论。一周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预约技术提升公交专用道利用效率的建议》,这中间还包括建议“将部分公交专用道调整为公交优先道”。今年4月,公安部推出10项措施,其中明确各地在今年6月前“优化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因地制宜允许部分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6月1日,北京市公交专用车道优化调整措施实施,11条公交专用车道放开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使用权限,4条公交专用车道的启用时间进行统一调整。不久前,第二批公交专用道调整措施实施。一篇报道,最终推动政府有关部门细化政策,推动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在“城市观察”栏目的采写过程中,记者多点采访、多方求证,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如为采写《编制规则混乱多种样式并存 标识位置隐蔽让人犯晕!“任性”楼牌号线多个小区,分析问题所在;为采写《过街天桥上“狂飙”该刹住了》一文,记者守在多个天桥上,一辆一辆统计过往电瓶车的通过状态,并深入外卖小哥中,调查这一群体对天桥“禁骑”的知晓度。

  “城市观察”不光要求察觉缺陷、摆问题,还通过一定的调查走访、采访专家、借鉴其它城市的经验,为城市管理提出建议。在《公交专用道为何在双休日空荡荡》报道中,推荐了上海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允许私家车走公交专用道的做法。《门上没号牌 送外卖靠喊 缺失的户室牌该由谁来挂?》除了追访“户室牌到底该归谁管”的问题外,还给出武汉警方正在开展的“一标三实”的“他山之石”。《车在步道停 人在车道走 人行道咋成了自行车停车场》,提出“人行步道留多宽才合适”的问题,对城市管理提出了精细化提示。

  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强化守正创新,从始至终坚持能力建设,紧盯改革进程中的堵点难点,及时总结提炼调研中破解发展难题的硬招实招,逐步梳理问题清单,探索具有党报特色的新媒体品牌发展路径,围绕理论大众化可视化探索、重大主题报道短视频制作、文化类新媒体打造、融媒体绩效考评机制完善、党报官网舆论引导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确定36项调研课题,努力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举措。

  把理论、评论优势延伸到全媒体时代,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党报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明确要求,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着重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补短板,建强自己的平台和渠道,解决党报优秀品质的内容传不开、传不远的问题,确保主流声音的有效传播、精准到达。要探索首都党报特色的“追风口”路径。从党报定位出发,生产具有党报特色的音视频产品,既要发展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需要的“小快灵”的生产模式,也要始终把追求正能量放在首位,逐渐摸索出一条具有首都党报特色的音视频发展路径。在《理论季评》《新闻我来说》等品牌节目的基础上,坚持用户思维,引入先进的技术,持续创新可视化等传播模式,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依托优势内容加强二次创作和转化,推出理论融媒新产品,探索党报理论传播轻巧化、可视化。今年5月,北京日报推出了理论融媒新产品——“理论一点点”微视频。“理论一点点”精选精编《理论周刊》的优秀品质的内容,篇幅200字左右,运用AI配音,制作成几十秒的微视频,努力契合网络短视频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元素,力求精致、可视可听,让读者更好了解新知新论。

  这一产品瞄准网络阅读碎片化特点,填补短视频理论内容稀缺,灵活运用多种呈现方式,注重党的创新理论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着力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网络话语,让理论可听可视,让思想有声有色,让党的创新理论“小快灵”地分享给广大网络用户,微视频单条阅读量超30万。目前,这款融媒体产品快速迭代,形成了新知新论系列、精品书摘系列、时政理论系列,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掌上日知录”、黏住网络用户的“思想加油站”。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还立足“新闻+”功能,将主题教育成果落到实处。为党员打造贴身携带、随时可学的主题教育学习包。北京日报两微编辑部及时制作主题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加以推送,包括重要时政信息、重要讲话,本报重磅理论、评论文章等,充分的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各项技术,制作成合集,供读者订阅、查询。截至今年6月,#主题教育学习会#已收入推送42篇, #二十大学习会# 已收录推送42篇,两个合集全网阅读量超260万。

  以市民为中心,抓住各端口紧贴舆论场一线的特点,开设“有事您说”线上便民意见箱,将主题教育成效落实到实际在做的工作中。一头紧贴互联网,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各端口,收集舆论热点、市民诉求;一头紧靠“政府与市民”等报社知名版面和各采访部门,丰富采访报道线索,及时回应市民关切。“有事您说”线上便民意见箱也是对舆情工作的有益探索,收集到的舆情热点,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研判,从而推进相关工作。意见箱上线条市民意见。

  总之,北京日报将不断总结和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精心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宣传报道。

规格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