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柴动力一号工厂,王树军有着多重身份,他是同事们竖起大拇指点赞的全国劳模,是徒弟们尊敬和认可的师傅,是工匠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面对生产线上运转的装备,他是让人信服的维修工,更是勇于创新的设计师,攻克进口高端装备设计缺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大到一根轴就十几吨重的龙门五轴加工中心,精密到如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度的工作台,都是他潜心攻坚的“战场”。
从业30年,昔日车间的“毛头小伙”进阶为家喻户晓的“大国工匠”,并登上了技能工人的最高领奖台。那一刻,王树军手捧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奖杯和证书,发出由衷慨叹:“技能报国,无上光荣!”
“技工师傅摇着手柄,把铜打磨成壁薄轴细的高脚杯模具,那金光闪闪的工艺让我大开眼界,技术活竟干得如此精湛……”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幼的王树军在潍柴工厂看到这一幕,当技能工人的梦想便在心里扎了根。
后来,王树军进入潍柴技校学习,成为第二批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1993年,毕业后的他选择了看似没有劳动定额考核压力的维修工种,来到潍柴615厂维修老式机床。“维修现场很直接,技术不行,解决不了问题,没人看得起你。”班组老师傅的话让王树军迅速端正了工作态度,学好技术、钻研业务从此成了铁律。
心中有梦,脚下有力。5年后,王树军开始独当一面。2001年,他成了维修班班长。2003年,潍柴筹建新工业园,他有了接触更多高端设备的机会。然而,设施安装初期,负责调试的外方人员态度傲慢、处处设防,废品率高达10%,让团队一筹莫展。
王树军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加装夹紧力自平衡机构,将废品率控制在0.1%之内,让中国技能工人赢得了尊重。借此,他提出成立中外联合设备调试小组,第一次让中国维保人员进入国外高精尖设备调试“禁区”。联合调试仅4个月,就解决技术难题72项。
为破除国外垄断,王树军深入研究分析国外高端装备技术。2012年,某进口加工中心定位精度为千分之一度的数控转台锁紧严重漏油,厂家要求返厂维修。面对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停机时间,他打算自己动手试试。
“当时有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但这些事早晚是我们自己来干,不能全指望国外厂家,必须弄明白。每次都发厂家让别人修,咱丢不起那人!”王树军说,公司领导的信任给了他勇气和底气。通过连续多天的研究和拆检探索,他独创“物理运动微调感触法”,成功排除设备故障。
2017年,一台进口龙门五轴加工中心出现滑环箱故障,维修难点是如何将重达2吨的芯轴回装到与它配合间隙只有0.01毫米的10吨Z轴部件里,王树军独创“垂直投影逆向复原法”,成功解决难题。
“敢于质疑‘洋权威’,蹚出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来,是我们老维修人的使命。”截至目前,王树军先后独创4项操作法打破高端装备国外厂商垄断维修局面。
维修工作是主业,但王树军认为,随着发动机产能不断的提高,早些年的“事后维修”模式远不能够满足要求,“预防性维修”应该成为常态。
“不仅要积极主动研究高端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提升设备可动率;更要勇于创新,根据现有生产线现状,持续开展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王树军表示,只有自主“造血”,才能消除生产瓶颈。
2016年,潍柴推出一款引发行业震动的高端战略产品,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心”。新品投放市场后,产品持续供不应求,提升产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新设备,但18个月的采购周期将极大抵消产品先发优势。
“既然我们的产品已经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突破,那么我们的设备同样能实现自主研发制造的突破!”王树军带领团队采用“加工精度升级、智能化程度升级”的方式,先后升级设备12台、自制装备33台,快速缩短新产品市场投放周期,同时节约设备采购费用3000多万元。
新产品采用新型铸铁材料,实现了柴油机轻量化,对加工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体后端集成齿轮室最薄位置仅8毫米,薄壁加工极易出现震刀现象,属机械加工的“禁区”。
王树军逆向思维提出“反铣刀”概念,“反铣刀”刀片用正前角的设计的具体方案代替负前角,借助正前角刀片耐冲击的特性,横向分散加工应力。这项独创的操作法,不仅解决了加工难题,生产效率还提高了41%。
从简单实用的“气缸盖手铰自动化”项目,到以“多机型挺柱自动装配单元”为代表的集视觉引导、机器人辅助、伺服控制的众多高端项目的纷纷投产,10余年来,王树军带领团队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62亿元,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支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装备保障队伍,实现从维修工到设计师的华丽蜕变。
“今年2月,王师傅发现一个机床运行不正常,坚持要求停工检查,发现棘手问题后,他迎难而上,边拆解边讲解,带领团队钻研琢磨,维修现场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一号工厂厂长助理吴连伟印象深刻。
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丝毫没有保留传承技艺,为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王树军将其作为自己的另一项使命。
2013年,潍柴成立了以王树军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平台,他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和网络交流活动,每年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30余次,累计培训职工1000余人次。他还在分厂建立了技术成果交流推广机制,每月开展两次以上以典型故障、维修案例为题材的头脑风暴活动,与全体参与者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
“我们还通过‘技能比武’活动和‘项目提升’行动,激励更多年龄小的员工学好技能,公司在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评聘、奖励等方面也开辟了快车道。”王树军表示,目前工作室扩建到540平方米,团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也不断提升。
近5年,工作室成员就有3人成立各自工作室,13人获高级技师资格证书,3人获得技师资格证书。2018年以来,王树军的四个徒弟分别参加国家级大赛,均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他是表率,也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维修班班长甘洋洋是王树军的徒弟。“入行了,你要喜欢和认可这份工作,才能干得好。”“当班长了,不仅要协调好人际关系,也要立威定矩。”“技术发展,学习永无止境,钳工出身也要学计算机、学编程、学英语。”从业15年来,师傅以身作则的三句话让他受益颇深。
“我希望能够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的年轻人快速成长,为‘中国智造’注入不竭动力。”王树军表示,潍柴给他和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新时代也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将坚守初心,忠诚企业,创新实干,努力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上一篇:2021年水平定向钻十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