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暗礁险滩,汇成大海的蓬勃。那是信念,那是人生,那是壮丽的山河!”
10月28日,山河智能举行成立公司17周年暨上市10周年庆祝表彰会。当《山河之歌》响起,员工唰地起立,个个昂首挺胸,目光如炬。
企业创始人、董事长何清华面露微笑,眼神缓缓扫过台下的员工。在他眼里,这是一帮可爱的年轻人,而自己,也始终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对于他来说,山河智能更像是他的孩子,看着它咿呀学语,由少年迈入青年。
作为世界工程机械50强的山河智能,下一步怎么走?进入古稀之年的何清华,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一线三点”战略,即立足于装备制造不动摇,继续做强做大现已有的工程装备、军用装备以及航空装备。
在山河智能,员工都称呼何清华为“何老师”,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经常为技工指导技术,更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南大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正因为此,何清华对科研有自己独到的认识:科学研究,特别是实用型的科学研究,必须把能够应用到生产实践作为一种追求。
几经思量之后,何清华决定创业。1999年8月27日,依靠50万元借款,何清华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租赁下一个废旧厂房,踏上创业征途。
成立之初,在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就面临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徐工等巨头环伺的局面,前二者同样立足长沙,雄心勃勃地地打造“工程机械之都”。作为工程机械的后起之秀,山河智能选择了国内工程机械巨头当时尚未涉足的小型工程机械、凿岩机械和桩工机械等产品领域,进行差异化经营。
从最初创业时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创性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到2003年国产首台节能一体化潜孔钻机,再到2006年成功上市,山河智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重大跨越式发展。
每一步重大跨越几乎都有何清华在背后推动。“我是真的热爱研发创新!”由于热爱,何清华几乎天天都会把公司的生产车间巡视一遍,至今仍保持着每天早晨7点前后到办公室,晚上10点左右回家的习惯,每周只休息一天。
“就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劲,他是我们的精神领袖。”老员工刘利民说,当看到父辈的“何老师”都这么拼时,自己在工作中也是严格要求自己。
表彰会当天,山河科技传来喜讯:公司全新推出的五座飞机SA160正式下线。这是山河科技自主研发打造的民族品牌飞机的又一力作,将开启中国私人飞机消费的新篇章。
时间再往前推一个礼拜,10月21日,山河智能与加拿大AVMAX公司完成股权交割协议,取得AVMAX的实际控制权,这对推动公司工程机械与航空产业一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布局通用航空产业,我们不是赶时髦,不是简单的克隆。”何清华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也表示,公司早在2000年初就开始从事航空产业研究,未来并购、合作将成为公司航空板块的发展的策略。2008年,何清华携山河智能出资2000万元设立山河科技,其中,何清华出资1600万元,持有80%的股权;山河智能出资400万元,持股20%。
发展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包括发展军用装备产业在内,何清华坦言,这都是个人意愿所向。而当初正是因自己的坚持,让山河智能在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发展期赢得巨大前瞻性优势,取得逆势上扬的好成绩。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山河智能预计2016年度盈利增长超过300%。
神奇的力量,一方面源于何清华眼光的独到,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山河智能推崇“先导式创新”。
“先导创新,可以使我们的产品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技术‘鸿沟’,并进一步形成市场占有率优势,从而有效地避免竞争对象的抄袭和模仿。”何清华表示,山河智能的产品并非是要用最好最贵的原材料或器件进行堆砌,而是产品既要实现用户的基本需求,又有一个相对合适的价位,而且它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要达到一定水准。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地发展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曾长期创造着以每年两位数的超快速地增长奇迹。但繁荣背后滋生了竞争秩序混乱、市场投资过热、门槛降低等深层次隐患。在何清华看来,不理性发展犹如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待资本和政策红利消耗殆尽,工程机械行业势必要经历一次重新洗牌。
但不可否认,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不是昙花一现的产业。如今,一些工程机械产品止跌回升,在释放一个信号:长沙工程机械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已逝去,正在触底反弹,明年有望恢复增长。
“我希望,大家跟随山河的发展,一起投入到公司的二次创业中来。”表彰会上,何清华激情饱满地跟员工说起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具体表现在哪?中铁山河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就是这里面表现之一。何清华对产业转型布局用了“上天入地”来形容。“我们与央企携手成立合资公司,在以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跨海隧道、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千亿级地下工程市场中掘金。同时斥资20亿收购北美最大支线飞机租赁和维修公司AVMAX,进军通航飞机全产业链。”他介绍。
“上天入地”,与何清华提到的“二次创业”、“一线三点”相呼应。他说,在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后,近几年是山河智能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的好时期。